史称“弱燕”的燕国也曾繁荣一时 - 正史文献

编辑:听风道古今

年代:春秋战国时期

类别:历史剖析

背景:燕国的盛衰

摘要:公元前1044年,周武王灭商后,封其弟姬奭于燕地,是为燕召公。不过,召公并没有前往燕地就封,而是派他的长子克管理燕地,自己则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室。燕国,位于今北京地区,南至河北北部,北到辽宁与内蒙交界,地盘是非常大的。周王室之所以封燕地如此,其实是为了让召公镇守周王朝的边疆,负责抵御北边游牧部落的侵扰。由此可见,燕国在受封之初的战斗力其实非常强,打仗一点也不输给东北方的游牧民族,要不然周武王不可能让召王镇守边疆。

发布日期:2021年08月30日

史称“弱燕”的燕国也曾繁荣一时 - 历史剖析

公元前1044年,周武王灭商后,封其弟姬奭于燕地,是为燕召公。不过,召公并没有前往燕地就封,而是派他的长子克管理燕地,自己则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室。

燕国版图

燕国,位于今北京地区,南至河北北部,北到辽宁与内蒙交界,地盘是非常大的。周王室之所以封燕地如此,其实是为了让召公镇守周王朝的边疆,负责抵御北边游牧部落的侵扰。由此可见,燕国在受封之初的战斗力其实非常强,打仗一点也不输给东北方的游牧民族,要不然周武王不可能让召王镇守边疆。

燕王哙的“自作自受”

燕国从受封至燕易王去世期间,既没有大的发展,也没有大的衰败,直至子哙继位。燕王哙在当时的百姓心中是以为好国君,他不好美色,不爱歌舞,也不热衷于建楼堂馆所,他只喜欢和百姓一起在田地里劳动。在燕王哙的心里,他想做一位名垂千古、流芳百世、被后人敬仰的圣贤君主。所以,他非常执着于精英“仁德”的名声,从而懈怠了国家政务。

燕王哙他不好美色,不爱歌舞,也不热衷于建楼堂馆所,他只喜欢和百姓一起在田地里劳动

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。——孔子

大概意思是说:只执着于“仁”这个名声,而不去研究学习“仁”的本质,是非常愚蠢的。

如此以来,燕国当朝中就滋生了一股掌控实权的势力,其中,国相子之趁机掌握了燕国的真正实权。这还没完,子之还对王位打起了注意,于是,暗中策划,先提升燕王哙对他的信任。终于,没过多久,一直在齐国侍奉燕国质子的苏代回国了,燕王哙召见苏代,希望多了解一些齐国的情况。

其实,苏代早已经被子之收买,燕王哙召见苏代时问他:“你对齐国的印象如何?齐国能称霸吗?”苏代回到:“臣认为不能,因为,齐王对他的臣子并不信任,虽然齐国强大,且朝堂上能人众多、人才济济。然而,这样的齐国仍然无法称霸,原因是齐王不肯放权与下。一个国家的强盛源自上下一心,如果君臣相互猜忌,这样的国家能够强大吗?”燕王哙觉得苏代所说非常有道理,于是,把朝政大权全部交给了子之。不久后,子之又找来一个叫鹿毛寿的隐士来忽悠燕王哙,鹿毛寿对燕王哙说:“你何不效仿古代贤君‘尧、舜’施行禅让,如果这件事情办成了,您一定是圣人再世!”燕王哙听后认为是个好主意,于是,脑子进水的燕王哙真的把国家禅让给了子之。

燕国太子不满

燕王哙的这一个举动,不但引起了太子姬平的不满,更加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不满。可能你会纳闷,燕国太子不满很正常,而其他诸侯国为啥不高兴呢?跟他们有什么关系?这就要说一下周朝建立之初创立的“宗法制度”了,这个宗法制度明确说明了权利继承人是如何继承的,从天子到诸侯,都要严格按照这个制度规定来指定权利的继承人,这样,就保证了国家政权交接的稳定性。而子之是燕国的权臣,如果禅让权臣的先例一开,不知道会有多少权臣跃跃欲试,争相效仿。所以,各个诸侯国为保存自己的权利地位,势必要反对燕国的禅让行为。

燕王哙的禅让导致了燕国内部发生了朝堂之争,即燕国的太子与子之双方势力的你死我活,最终举国大战,燕国内乱开始。而其他诸侯国也嚷嚷着要讨伐燕国,后来,齐国出兵讨伐燕国。齐国出兵讨伐燕国,最初是燕国太子派使者请齐国帮忙夺回政权,可惜,燕国太子不但在政治方面没有能力,在军事方面也没有才能,最终,没有等到齐国援军赶到,就被干掉了。但齐国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燕国的进攻,入侵燕国的齐国军队,不但杀了子之,还大肆烧杀抢掠,占领大片燕国土地,完全由帮助变成了侵略。甚至周边的中山小国也趁机进攻燕国,从中获取利益。

齐国攻打燕国

其实在正常情况下,两个诸侯国交战不了多久便会罢兵言和,最终输的一方出点“血”给胜的一方,就算完事了。但这次齐国攻打燕国非常特殊,过程中的燕王哙、子之、太子都死了,燕国没有真正的统领着,也就意味着没有人出来与齐国和谈,这就导致齐国一直攻打燕国,而收不到和谈的消息。

燕国一时的繁荣

在燕国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候,赵国出面了。赵国的武灵王去到韩国,将当时燕国派在韩国的质子姬职送回了燕国,并帮助他继位燕昭王。继位后的昭王面对的是遭受侵略后伤痕累累的燕国,昭王对齐国有着深深的仇恨,立志要让燕国变得强大。对此,昭王也非常清楚,人才是第一位,这时一位叫郭隗(wei)的人给昭王出了个主意。此人献计之前先给昭王讲了个“千金市马骨”的故事。

千金市马骨

从前,有一个王,非常想得到一匹千里马。于是他给大臣一千金,让大臣们去帮他寻找千里马。但三年过去了,大臣们并没有找到千里马,这让王非常失望。这时,王身边有个人说,我能帮王找到千里马,王听后非常高兴,便给他一千金让他去找。此人出去没几天就回来了,却带着一堆马骨头,交给王并说,这时千里马的骨头。王看到勃然大怒,欲将此人杀之。此人不慌不忙,解释到,王虽然花钱买了一堆马骨头,但这也表明了王对寻求千里马的决心。只要是千里马,哪怕是它的骨头,我们都要,试想这样还愁买不到真正的千里马吗?后来,果然有很多千里马被送上门来。

臣就相当于那个马骨,臣的本事就这么一点点,但请大王从尊重臣做起,如果大王对臣都能认真对待,那么比臣本事大的人不就来了吗?(话说,这个升职加薪的方法真是太高明了。)

燕昭王立即拜郭隗为师,并筑起高台,兴建馆舍,向天下宣告燕国招贤纳士之意。燕昭王招贤的名声传出去后,果然引起了天下贤才的耸动,很多人都纷纷前来燕国发展,当时的名将乐毅、邹衍、剧辛就是此时投奔燕国的。

乐毅

自此,燕国繁荣一时。公元前284年,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,举倾国之兵联合秦、韩、赵、魏共同伐齐,大胜,五年内连下齐国70多城,终于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。

燕昭王去世后燕国一再衰败

公元前279年,燕昭王去世,燕惠王即位。燕惠王为太子时就与乐毅不合,齐国在即墨的守将田单知道这一点,实施反间计,燕惠王中计让骑劫替代乐毅,最终乐毅担心被杀,逃亡赵国。这位骑劫最终断送了燕国军队的性命,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,骑劫被杀,齐军很快便收复了失陷的70多城,趁势复国。

荆轲刺秦

公元前272年,燕国统治集团内部斗争,燕惠王为燕相公孙操所杀,立惠王之子燕武成王为傀儡,自此,燕国再没有起来,最终被秦国灭亡,虽然“荆轲刺秦”轰动一时,时至今日仍被传送,不过,荆轲刺秦是加剧燕国灭亡的一个举动。

燕王哙相做圣贤,结果差点毁掉燕国,那么,燕王哙想做圣贤这件事有错吗?

其实,燕王哙的这种情况在当今社会中并不少见。比如,很多人买了很多书,却从来没有认真看完一本;很多人办了健身卡、买了健身器材,却从来没坚持健身;很多人每天喊着“爱国”,却一边随地吐痰、一边乱丢垃圾;很多人身穿汉服走在大街,大谈传统文化,却连国家的历史都不了解。

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,总是把很多的道理隐藏在历史故事中,让我们慢慢去发现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