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非损恶 所以禳过 - 素书金句详解

编辑:听风道古今

年代:先秦时期

类别:哲学人生

背景:《素书》经典原文及注解

摘要:抑制不合理的做法,减少邪恶的行径,可以避免不少祸患。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,总会有磕磕绊绊,这些挫折是上天给予自己的,躲不掉,如能披荆斩棘顺利通过,则会更上一层楼。相信已经成年的我们非常明白,老天爷给的艰难困苦已经让自己应接不暇,那自己就更不应该给自己再找麻烦了。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如果每天都生活在防人的环境中,势必要消耗掉一部分精力,相对投入到人生梦想中的精力就会减少。

发布日期:2023年02月10日

抑非损恶 所以禳过 - 素书金句详解

素书原典

抑非损恶,所以禳过。——《素书·求人之志

抑非损恶,所以禳过。

宋代张商英注

禳,犹祈禳而去之也。非至于无,抑恶至于无,损过可以无禳尔。

清代王氏注

心欲安静,当可戒其非为;身若无过,必以断除其恶。非理不行,非善不为;不行非理,不为恶事,自然无过。

译文

抑制不合理的做法,减少邪恶的行径,可以避免不少祸患。

释评

人们在时时刻刻都会有心念,心念一动,随之而来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动作,可能是一个声音、一个手势、一件事情等等,这个动作在别人心中会给出一个善、恶的定义,所谓“相由心生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很多人在理解《素书·求人之志》中“抑非损恶,所以禳过。”时都在教人向善,教人向善没有错。小编今天不讲那些陈词滥调,想要理解“抑非损恶,所以禳过。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,从中获取人生智慧,就要站在《素书》的角度去理解(《素书》是一部谋略经典,要向外思考),运用《易经》的思维去深入剖析。

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,总会有磕磕绊绊,这些挫折是上天给予自己的,躲不掉,如能披荆斩棘顺利通过,则会更上一层楼。相信已经成年的我们非常明白,老天爷给的艰难困苦已经让自己应接不暇,那自己就更不应该给自己再找麻烦了。

你我皆凡人,都有着凡人的七情六欲,喜怒哀乐忧思愁。尤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,更多了几分喜怒无常。免不了与他人产生摩擦,摩擦产生后就可能会有口舌之争,甚至升级成拳脚相向,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“小恶”,是否会导致别人的忌恨?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如果每天都生活在防人的环境中,势必要消耗掉一部分精力,相对投入到人生梦想中的精力就会减少。

曹操逃亡

所以,抑非损恶,所以禳过。不合理的做法和邪恶的行径会让自己树敌。三国时期的曹操有一个癖好,想必不用说大家都知道,就是特别喜欢别人的老婆。曹操在攻打张绣时,张绣自知不敌,便主动投降了。曹操宴请张绣时带的是典韦,典韦的气场直接给张绣震的不敢直视,但十天后张绣叛乱。其原因是曹操纳了张绣叔叔张济的妻子为妾,张绣承接的就是叔叔张济的军队,对张济非常崇拜,得知曹操纳张氏之妻后愤恨无比,于是反叛。打的曹操措手不及,在这场平叛战争中,曹操的大将典韦战死,长子曹昂把战马让给曹操,曹昂也战死了,曹操的侄子曹安民战死,曹操差点被活捉。

也许有人会说,像曹操这样严重的错误自己肯定不会犯,自然也不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。那你看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情,可能就不会这么说了。

战国时期,齐国有个名叫夷射的人,是齐王的臣子。一次,齐王邀请臣子参加宴会,夷射也在受邀之列。宴会期间,夷射因为好酒,很快就喝上了头,便自行出门去吹风。在门外负责守卫的,是一个刚从囚牢里出来的人,这个人也非常的好酒,他闻到夷射身上的酒味,便厚着脸皮走上前去,恳求道:“大人,您身上酒的味道真好闻,可不可以进去给我带一杯喝呢?”

夷射非常看不起的说:“你想什么呢?赶紧给我滚开!像你这样刚出来的囚犯,有什么资格让我淘酒喝,简直是胆大包天!”说完,夷射不再理守卫,转身离去。

说来也巧,这天刚好下了一阵小雨,门前积了一片水滩,不大不小看上去就像小便。齐王举办完宴会,出门时又正好看到了这滩“小便”,很不高兴,便问守卫:“这是谁做的好事,敢在这里小便?简直太无礼了,我要赐死他。”守卫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,“实话实说”道:“这个……小人也不是太清楚,但之前只有夷射大人在这里站了好一会儿,我并没有看见别的人。”结果,夷射被齐王赐毒酒而死。

祸从口出,仅仅是一句恶语相向,便招来了杀身之祸。如果夷射知道是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被刺死的,可能会觉得很冤。但事实已经造成,无法挽回,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邪恶念头的出现,即便出现了,也要及时阻止自己付出行动,想一想,心里痛快一下就行了。所谓,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

教人向善的内容太多,听风只能从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方面来阐述《素书》中“抑非损恶,所以禳过。”的处世哲学,希望能给你带来些许的帮助。

抑非损恶,所以禳过。

0